有釉砖:在严格意义上的陶瓷砖小色差测试标准中,通常引用颜色测量委员会(cmc)的标准,有釉砖cmc色差结果△e<0.75。
无釉砖:无釉砖cmc色差结果△e<1.0。
3米目测法:将4-6块砖平铺地面,退至3米外观察,国家标准允许1米内肉眼不见色差,若出现明显深浅分界,可判定存在明显色差。
8片砖拼铺法:抽取同一生产批次且色号相同的瓷砖8片以上,按照瓷砖箭头方向将瓷砖与瓷砖整体拼铺放置在地面,观察员站立在离瓷砖3米的位置,观察是否存在严重色差现象。
瓷砖色差国家规定是指国家针对瓷砖产品色差的具体规定和标准。根据国家相关标准,瓷砖色差一般分为A、B、C三级,其中A级色差最小,C级色差最大。
一般情况下,
A级色差要求同批产品之间的颜色差异非常小,基本看不出来;
B级色差要求颜色差异可以被肉眼观察到,但不会影响使用;
C级色差则允许较大的颜色差异,但不会影响产品的功能和使用寿命。
这些规定和标准是为了保证瓷砖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,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
目前,对于瓷砖的色差,国家并没有明文规定标准色差范围。根据《GB/T 4100-2006 陶瓷砖》,瓷砖在烧成过程中,产品与标准板之间的微小色差是难免的。尤其是不同时间生产出来的产品,色调总是容易发生细微的变化,这与原料变化、配比时计量偏差、烧成时温度、烧成气氛波动等,甚至与气候的改变都有关。所以工厂对出窑产品都要进行“色号”分拣,以保证同一批次产品的色调相同或基本相同。
瓷砖有色差是正常的,因为不同的出厂批次在颜色上会有些许误差,产品出厂分级时混色,或工人铺贴时没有注意色号,就会导致相邻瓷砖色差明显。不过瓷砖色差,并非是瓷砖本身质量问题。瓷砖出现明显的色差,是瓷砖之间对比造成的视觉结果。目前对于瓷砖的色差并没有明文规定标准,所以我们在购买瓷砖的时候可以注意分辨色号和批次。